銀行理財轉型是近年來金融領域的“重頭戲”。按照監管規定,銀行理財轉型需在2020年底前完成。這一轉型并不僅僅是機構設置上的改變,更需要銀行提升投研能力、風險管理能力和服務能力,要在轉型路上尋找到新的業務增長點,為廣大投資者創造更多的財富。
提升上述能力的關鍵在“人”。金融行業有自身的特殊性,尤其是理財業務專業性較強,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在銀行理財各類投資者中,個人投資者占比高,且在資管新規出臺后明顯上升。這就要求銀行在提升資產管理業務水平的同時,還要注意安全性。一方面,這需要培養出更多更專業的資產管理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強合規意識的培養,嚴格選人用人標準,多管齊下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在當前的銀行理財市場上,不同類型銀行之間的發展逐漸分化,專業化、細分化、特色化日趨明顯。對大型銀行來說,受益于豐富的渠道資源、強大的資金實力等優勢,理財產品和服務更全更多;中小型銀行受限于實力和影響力,更偏向于“小而精”的發展路徑。這樣不同的發展方向,直接決定了人才需求上的不同。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銀行業金融機構要認識到人才對銀行理財轉型的重要性,為理財人才搭建合適的發展平臺。只有將人才隊伍建設與全行發展方向結合起來,才能制定出有針對性和有助于銀行長遠發展的方案,才能培養出符合所在銀行需求的人才隊伍。特別是對中小銀行來說,在轉型過程中,如果忽視了人才隊伍建設,就更難以在激烈的競爭中突圍。
當前,理財市場出現了許多變化,比如,隨著金融科技不斷發展和普及,智能獲客、智能投顧、智能客服等智能資管模式都要求銀行布局更高效、更先進的金融技術,這也對資管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從銀行的角度來說,既要鼓勵資管人才發揮主動性,主動了解新變化、新技術,還要適應資產管理人才發展需求,搭建專業人才培育平臺,及時安排相應的技術培訓,為其業務能力的提升助力。
除了培養人才,還要會吸引人才。比如,郵儲銀行在內部培養提升的同時,堅持“嚴格標準,寧缺毋濫,廣納賢才,人盡其用”的原則,通過“千人大招聘”等社會招聘引進了萬余名高層次、專家型人才。在這一招聘中,吸引了一些資產管理方面的人才。同時,還要會激勵人才。銀行應當建立戰略、考核、激勵三位一體的市場化激勵考核機制,鼓勵追求長期價值和長效激勵機制,不斷增強資產管理人才的認同感、歸屬感,才能全面激發人才發展活力和奮斗精神。(錢箐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