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產融合能夠形成互為基礎的產業鏈條、相互支撐的產業體系、共同提升的產業氛圍。實踐證明,推進融合發展是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一項重要步驟和手段,行動越早,融合越深,取得的效果會越好
近日,筆者前往河北省張家口市調研。在金鳳科技公司展示室里,有一個長排展示屏,該公司在國內國外的成千上萬臺風機,哪臺在工作,哪臺已經停機,屏幕上均能明確顯示。這個展示室建立在裝備制造、能源開發、信息技術融合發展的基礎上,是一個新型智能化控制平臺。
這僅僅是張家口市多個產業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幾年,張家口市通過裝備制造、新能源開發等產業融合發展,取得了變“和”為“積”的增值效益。筆者認為,裝備制造、新能源開發等產業之間形成良性互動關系,可有力促進產業體系優化升級。
一是多產融合形成了互為基礎的產業鏈條。新能源產業是張家口最有潛力的優勢產業,該市被國家確定為可再生能源示范區。這個產業要加快發展,需要裝備業提供風力、光伏、生物質等方面的基礎支撐。張家口雖然裝備業比較發達,幾年前卻沒有一家生產光伏組件、風力發電機艙等核心裝備企業,可再生能源裝備要靠外地廠家來做配套。這不僅增加了成本,相關產業建設進展也相對緩慢。對此,張家口市轉變觀念,通過引進外地優勢和引導本土創新企業“兩條腿走路”,發展可再生能源設備生產,使可再生能源產業有了基礎支撐。這樣一來,不僅使得本地裝備業增加了數十億元產值,同時由于裝備業的完善,提升了可再生能源體系就近配套,使得多個產業體系實現了經濟性、實用性的有機統一。
二是多產融合形成了相互支撐的產業體系。多產融合,不僅能夠相互配套,同時也能相互支撐。比如,發展新能源產業最大的問題是能源消納,就近消納和遠程消納所產生的成本則大不相同。張家口多產融合有效解決了這個問題。這是因為,裝備制造和大數據產業都是高耗能產業,就近配套,能夠讓供電企業較少遠程輸送,使其減少成本投入,還可以減少由于需要平衡供電而出現的棄能現象,成本大大降低。供電企業降低了生產成本,可向用電企業提供優惠電價。因此,在張家口,高端裝備制造有了成本優勢,最高時甚至能減少三分之一的用電成本。于是,許多企業看好張家口的這種資源優勢,愿意就近配套發展產業體系進而獲得超值收益。這樣一來,不僅使得高耗能企業實現了低成本增效,也使新能源企業減少了配套成本,贏得了市場空間。
三是多產融合形成了共同提升的產業氛圍。實現多產融合,不僅能夠在相互之間節省資源,節約資金,同時還能實現相互促進和相互提升。目前,張家口智能制造、智慧電網、風光儲輸一體化等項目正如雨后春筍般誕生。這些智能產業的誕生,主要依托完善發達的“大智移云”產業體系。張家口在張北、懷來、宣化、下花園等電力發達地區,均建設了功能完善、相互配套的云計算、云存儲中心,促使智慧城市和智慧產業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不僅使得當地制造企業實現了智能制造和智慧管理,還促進張北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智能電網,全球最大的智能化風光儲輸一體化工程,促進尚義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智能化風電制氫工程。據初步統計,僅在最近3年,張家口就獲批了包括大規模太陽能儲熱、百萬瓦級壓縮空氣儲能、生物質高效利用三項國家再生能源先導工程在內的可再生能源示范項目23個,總投資接近千億元。
從張家口的實踐不難看出,推進融合發展是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一個重要步驟和手段,行動越早,融合越深,取得的效果會越好。(宋美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