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暑運結束和開學季的到來,各地鐵路又迎來了新一輪客流運輸高峰。作為北京地區始發終到旅客最多的車站,北京西站在新生入學到來的時候,卻不見了往年站前廣場上的人山人海,但客流量仍在穩步增長。這一變化,源于今年“五一”期間北京西站啟用了下沉廣場。
有了下沉廣場,人們不必再通過兩側天橋爬上擠下,且候車的旅客也不必再在南北廣場長時間等待進站。下沉廣場寬大、通透,通過地下通道與廣場、地鐵直通銜接,不僅為許多候車旅客提供了臨時休閑新場所,也成為公交、地鐵換乘最快捷的大通道。這種變化,不是因為乘客少了,而是因為路通了,人流匯集點分散開了。
每一個積極變化發生的背后,都有鐵路部門面對困難敢不敢自我挑戰和加壓的決心。剛剛結束的鐵路暑運,順利完成近6億人次的客運任務。創下這一新高,是中國鐵路和中國高鐵路網建設多年來不斷求新求變的結果。
在鐵路人忙碌的暑運中,學生、務工、探親、旅游、商務流等一如既往地疊加,旅客發送量持續高位運行。但是,龐大的客流量,不僅沒有引起抱怨,反而使旅客體會到了更多方便與快捷。以下沉廣場的啟用為例,鐵路部門跳出固有思維定式,創新理念與觀念,積極盤活現有資源,極大地方便了旅客出行,我們應當為這種新嘗試點贊。( 作者:李溢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