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錦雞兒。
中間錦雞兒。
檸條錦雞兒。
矮腳錦雞兒。
毛刺錦雞兒。
錦雞兒非雞,而是一種開著花的植物。它抗旱,叢生,有藥用價值,還是動物的口糧。作為豆科植物,錦雞兒充分發揚了無私的精神,一面防風固沙,一面改善土質,讓原本貧瘠的荒漠有了生機。如今在寧夏,錦雞兒花已經開放,是時候認識它們一下了。
寧夏有11種錦雞兒
“我對家鄉的記憶,就是家旁的那座山坡。一到這個季節,錦雞兒的黃花就開滿山坡,漂亮得很。”從小在寧夏靈武長大的馬學武笑著說,“好多人一聽名字,還以為它是啥品種的雞呢!”
馬學武說,自己印象中的錦雞兒,就在屋旁的山坡上,一叢叢地長著,雖然是低矮的灌木,卻也因為緊緊挨著,而變成一團風景。特別是錦雞兒花開放的日子,最讓人難忘;ú淮,也不算美,但黃燦燦的,很惹眼,就像空地上突然掉落一枚松果。“花開得特別密,一朵一朵的黃花,花型也很好看。”馬學武回憶道。
但馬學武不知道,其實錦雞兒有很多種類。從事干旱區生態及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的專家牛西午曾在名為《中國錦雞兒屬植物資源研究》的論文中記錄了一組數據:中國現已查明的錦雞兒屬植物有66種。其中,寧夏就有11種,分別為鬼箭錦雞兒、小葉錦雞兒、檸條錦雞兒、中間錦雞兒、毛刺錦雞兒、貓耳錦雞兒、甘肅錦雞兒、毛掌葉錦雞兒、矮腳錦雞兒、狹葉錦雞兒、甘蒙錦雞兒。
“這其中常見的有檸條錦雞兒、中間錦雞兒、小葉錦雞兒、矮腳錦雞兒和毛刺錦雞兒。”寧夏林業研究所副研究員朱強介紹。
區分它們要看細節
朱強介紹,檸條錦雞兒、中間錦雞兒和小葉錦雞兒是錦雞兒屬小葉系植物。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區,耐干旱。根系發達并具有根瘤,是防風固沙,保持水土和改良土壤能力較強的植物種。枝葉富含氮、磷、鉀,是很好的飼料或綠肥;ǚ泵,是良好的蜜源植物。中間錦雞兒和小葉錦雞兒的花、籽、根還可入藥。這三種植物是固沙的常見植物,在干旱、半干旱地區被廣泛應用。
在形態上,三者很相似。小葉均為5對~10對,羽狀著生,長3毫米~10毫米;花梗較短,長在15毫米以下,萼鐘狀筒形。它們的區別是檸條錦雞兒老枝樹皮呈金黃色或綠黃色,小葉倒披針形或矩圓狀倒披針形;中間錦雞兒和小葉錦雞兒的老枝樹皮呈灰黃色或灰綠色,小葉倒卵形、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檸條錦雞兒和中間錦雞兒的莢果扁,披針形,而小葉錦雞兒的莢果是圓筒形。”朱強說。
而矮腳錦雞兒和毛刺錦雞兒的花和果,各有特點。矮腳錦雞兒的花單生,近無梗;花萼管狀;花冠黃色,長22毫米~25毫米;莢果橢圓形,長7毫米~8毫米;ㄆ5月~7月,果期7月~8月。“毛刺錦雞兒的花是有花梗的,花萼也是管狀,但基部呈紅紫色或帶綠褐色。它的花冠也是黃色,旗瓣中部橙黃色或帶紫色;ㄆ4月~5月,果期6月。”朱強說。
相關鏈接
小葉錦雞兒:小葉錦雞兒是錦雞兒的常見的一種。有灰黃色或黃白色樹皮,開著黃色的花朵。喜歡光照,耐瘠薄土壤,耐旱性強。多生于通氣良好的沙地、沙丘及干燥山坡地。是干旱草原、荒漠草原地帶的先鋒樹種。
中間錦雞兒:是一種豆科植物。在寧夏及與其鄰近的黃土高原地區均有野生種分布。性耐寒極抗旱防風,保水固土能力極強,是寧夏、甘肅等地治理黃土溝壑荒坡的先鋒植物,具有飼料、燃料、肥料和紡織等多種用途。
檸條錦雞兒:又叫毛條、白檸條。耐旱、耐寒、耐高溫,是干旱草原、荒漠草原地帶的旱生灌叢。目前,檸條是中國西北、華北、東北西部水土保持和固沙造林的重要樹種之一,屬于優良固沙和綠化荒山植物,良好的飼草飼料。
矮腳錦雞兒:生長于半荒漠地帶的
山前平原、低山坡和固定沙地。其產自內蒙古、寧夏、甘肅等地。春季嫩枝葉及花為較好的飼草。根粗壯,深長,為較好的保土植物。
毛刺錦雞兒:為中等飼料用灌木,是半荒漠區鬧災年份家畜的主要飼料之一。為救荒飼料,馬、牛、綿羊均采食,而山羊、駱駝喜食。通常年份,山羊、綿羊在春季喜食嫩葉和花,其它季節采食少。牛一般不采食,馬冬季少量采食。
草木百科
錦雞兒是豆科錦雞兒屬植物。灌木,高1米~2米。樹皮深褐色;小枝有棱,無毛。托葉三角形,硬化成針刺,長5毫米~7毫米;葉軸脫落或硬化成針刺;▎紊,花梗長約1厘米,中部有關節。莢果圓筒狀,長30毫米~35毫米,寬約5毫米;ㄆ4月~5月,果期7月。錦雞兒根皮藥用,能祛風活血、舒筋、除濕利尿、止咳化痰。
本報記者 王敏 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