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中國國家灌排委員會在銀川召開“寧夏引黃古灌區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專家評估會”。經專家組對寧夏引黃古灌區灌排工程體系、管理制度、文化遺存等進行實地考察和聽取申遺工作匯報后,專家組認為,寧夏引黃古灌區符合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的條件,同意推薦申報。
評估會上專家組認為,寧夏引黃古灌區始建于秦漢時期,至遲于公元前 2 世紀已有引黃灌溉的明確記載,歷史悠久,持續灌溉2200 多年,推動了該地區由游牧文明向農耕文明轉變,見證了中華文明的歷史進程,對區域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寧夏引黃古灌區在歷史時期形成了完善的無壩引水、激河浚渠、埽工護岸等獨特的工程技術,灌排渠系布局合理,管理制度完善,兼具鹽堿化防治功能,提升了區域人口與經濟承載力,實現了最大的經濟、社會、生態等效益,保障了區域可持續發展。工程在長期的持續運行中衍生了獨特的祭祀文化和灌溉文化,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水利遺產及文化內涵。寧夏引黃古灌區至今還在正常運行,其中蘊含的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的治水理念對現代水利的技術和管理提供了歷史借鑒。申遺材料對有關實物證據和文獻證據葉符合國際灌排委員會對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申報材料的要求。
據了解,目前,國家灌排委已4次對寧夏引黃古灌區申遺工作進行考察指導,已列為向世界灌排委推薦的工程遺產之一。此次專家組在對寧夏申遺進行現場評審后,7月將由國家灌排委向世界灌排委報送申遺相關材料,9月將由國際灌排委將進行初評,10月份公布評審結果。目前,申遺各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記者 楊泠然) |